管理类联考的分数线起伏为什么夸张?
管理类联考的分数线起伏为什么夸张?
新的学期要开始了,在补充专业知识的同时,同学们不要忘记给自己充电,无论是自身兴趣爱好
一个学校分数线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过去分数线变动
2.招生人数变动
3.去年分数线是否与其学校层次、专业层次匹配
4.同层次院校分数线及其变化
5.同层次院校招生人数变动
6.所在省份的邻省院校招生人数、水旱区变化
7.题目难度和主观题给分变化
还是专业课程的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希望同学们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不断进步,不断努力,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各因素的作用
(以下分析不能随意代入到任何院校,因为一个院校分数线涨跌有众多因素互相作用,并不是某个因素单一导致!)
过去分数线的涨跌,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一般来说是一年涨,一年跌,这种情况非常多见(除了物流和工业)
②如果连涨两年,第三年继续涨的概率也是存在的,跌的概率相对来说会更大
③如果连跌两年,则第三年涨的概率相对来说比较大
④这一个因素要强调控制变量,在大体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同时物流工业第一年的数据应该舍弃,参考价值很低
招生人数变动
①招生人数明显增多,则分数线上涨的动力会减小,反之则变大
②招生人数增多不一定会遏制分数线上涨,因为要考虑到考研人数也在增多
去年分数线是否与其学校层次、专业层次匹配
举一个明显的例子,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MPAcc分数线是250分,当年苏州大学MPAcc分数线是244分,南京农业大学MPAcc是240分,南京师范大学的会计专硕实力逊于南京农业大学和苏州大学,所以这也是解释了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降到了206分,而且当年出现了全日制调剂的机会!
同层次院校分数线及其变化
这个不难解释,考生择校,肯定是多方比对的结果,比如对外经贸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假设其他条件一致)如果其中一方去年分数线明显跌了一方明显涨了,有一定概率会引起未来走势相反。
同层次院校招生人数变动
比如,考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考生,因为同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定概率会考虑中山大学,前年中山大学传闻招生人数增加,也势必会吸引原先考虑北师大的考生前去碰碰运气
所在省份的邻省院校招生人数、水旱区变化
很多人选择省份,会同一个区域里选择,比如一些考生比较向往江浙沪、粤港澳,一些考生想回到东三省等等,他们会考虑附近省份的情况。
题目难度和主观题给分变化
以2022年和2023年为例,2022年考生普遍反映数学难度较大,而2023年数学难度相比于2022年有大幅下降,且英语难度又降低,主观题给分很多省份比2022年还要高,导致2023年分数线相较于2022年有大幅提升。
注:
以上因素就像力的方向,但至于力的大小,就是看变动的大小。
择校很多情况都是非线性的,除了上述因素,可能还存在很多作用力,比如机构的老师会私底下推荐一些考生去某某院校,一般一个机构内部的老师会互通有无,对于一些小专业蛋糕不大的情况下,几个稍微涉猎广泛的老师私下一商议,那么此时择校的分析看起来再科学也白搭,但目前随着考研机构越来越多,做择校的老师越来越多,而且真题风格和难度变化,这个也变得不可控起来。
此外,还要考虑考研人数的增减。
评论 丨 共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