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 [切换城市]

 
全部分类
首页>资讯>天天问答>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意思和讲解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意思和讲解

古** 2024-03-12 13:11:57 丨 204人阅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艺术手法描绘了张司马奉命前往南海勒碑这一重要事件,并寄寓了对友人的赞美与离别的感慨。以下是逐句解析: 1. **冠冕通南极,文章落上台。** - 冠冕:象征着朝廷官员的显赫地位和荣耀,此处指张司马。 - 南极:古代常用来比喻南方极远之地,这里指的是南海。 - 文章:代指张司马的才华横溢,其撰写的碑文或诏令。 - 落上台:指其作品受到朝廷高度认可,被采纳并颁布于重要场合。 2. **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 - 诏从三殿去:说明张司马受命撰写的诏书或碑文出自皇宫内的重要殿堂,体现了任务的庄重与权威性。 - 碑到百蛮开:百蛮是古代对四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泛称,此句表示张司马所撰碑文将传至边疆各地,展示唐朝威德,并可能开启教化边疆各族的新局面。 3. **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 - 野馆浓花发:通过自然景物描述张司马行程中的生动景象,野馆花开正盛,暗示沿途风光秀美,旅程充满生机。 - 春帆细雨来:描绘春天里乘船前行,细雨中扬帆南下的情景,既体现了旅途氛围,也寓含了前路虽有风雨,但希望犹存的意境。 4. **不知沧海上,天遣几时回。** - 沧海:广阔无垠的大海,这里特指南海之域。 - 天遣几时回: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何时能完成使命、平安返回的关切与期待,同时也有对未知命运的深深感慨。 总结:整首诗以张司马赴南海勒碑之事为背景,展现了杜甫对友人卓越才华及肩负重任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远离朝廷、远赴南疆的深切挂念。诗中融合了对国家事务的叙述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杜甫诗歌深沉厚重的艺术风格。
何财亮    2024-03-12 13:11:57

我要提问

推荐学校

查看更多  >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3
相关课程

4
校区数量

学习规划师
新课规划师

教育行业资深规划师

教育行业资深专家,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学员规划最好的学习路径。

向TA提问
相关专题
更新时间: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