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 [切换城市]

 
全部分类
首页>资讯>天天问答>硖石遇赦意思和讲解

硖石遇赦意思和讲解

薛** 2024-03-12 13:17:12 丨 174人阅读

《硖石遇赦》是唐代诗人李涉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主人公在经历艰难困苦后得到赦免,表达了从逆境中解脱和向往归隐生活的主题。以下是逐句解析: 1. **天网初开释楚囚**: - “天网”在这里指的是朝廷的法律或统治者的权力,象征着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的公正裁决体系。 - “初开”意味着之前紧闭的法网现在得以开启,象征着政策的转变或者对犯人的宽大处理。 - “释楚囚”借用《左传》中楚囚钟仪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乐师钟仪被晋国俘虏后释放),此处代指诗人自己或其他受困之人得到了赦免,重获自由。 2. **残骸已废自知休**: - “残骸已废”形容主人公身心疲惫不堪,历经沧桑,身体与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 “自知休”表达的是主人公自觉力尽,明白此时应当止步,不再参与世间纷争,对过去的坎坷有了深刻的反思和自我解脱的认识。 3. **荷蓑不是人间事**: - “荷蓑”意象常常代表渔夫或隐士的生活状态,身披蓑衣,过着简朴而远离尘世的生活。 -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疏离感,认为那些尔虞我诈、名利追逐并非真正的人生要义。 4. **归去沧江有钓舟**: - “归去”揭示了主人公决定回归自然,寻求心灵的安宁与平静。 - “沧江”泛指广阔的江河,象征大自然的广阔胸怀和深远意境。 - “有钓舟”表示那里有可供隐居垂钓的小船,借此传达出诗人渴望摆脱困境之后,能够驾一叶扁舟,悠游江湖,过上闲适的隐逸生活。 总结:整首诗通过描述主角经历赦免后的心理变化,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对人生苦难的深刻体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
吴智育    2024-03-12 13:17:12

我要提问

推荐学校

查看更多  >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3
相关课程

4
校区数量

学习规划师
新课规划师

教育行业资深规划师

教育行业资深专家,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学员规划最好的学习路径。

向TA提问
相关专题
更新时间: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