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 [切换城市]

 
全部分类
首页>资讯>天天问答>题报恩寺意思和讲解

题报恩寺意思和讲解

蔡** 2024-03-12 15:36:56 丨 71人阅读

这首五言律诗《题报恩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对报恩寺清凉环境的描绘和自身在其中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寺庙清幽之境的喜爱以及对世俗尘劳的反思。以下是对各句的逐句解析: 1. **好是清凉地**:首先点出报恩寺是一个极佳的避暑纳凉之地,具有宁静、远离喧嚣的特征。 2. **都无系绊身**:此处表达的是身处此地,仿佛一切俗世的牵挂与束缚都暂时消失,身心得到了解脱。 3. **晚晴宜野寺**:秋日傍晚,雨后放晴的天空特别适宜到郊外的寺庙去游赏,暗示了寺庙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更显其超凡脱俗之美。 4. **秋景属闲人**:“秋景”象征着丰富而深沉的诗意画面,这样的景色属于那些有闲情逸致的人来品味和享受,暗含诗人自视为“闲人”,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悠然自得。 5. **净石堪敷坐**:洁净平整的石头可以作为静心打坐或小憩之处,体现出寺庙环境的纯净与自然和谐。 6. **寒泉可濯巾**:冰冷清澈的泉水可供洗涤头巾或净手洁面,进一步描绘出报恩寺中自然条件的优越和适宜修身养性。 7. **自惭容鬓上**:然而,面对如此清幽之地,诗人对自己在尘世中的身份有所反思,自觉脸上鬓发间还沾染着世俗事务的尘埃,即未彻底摆脱红尘的羁绊。 8. **犹带郡庭尘**:这里的“郡庭尘”指代官场或世俗生活的繁忙与纷扰,诗人感叹自己虽置身佛门清净之地,但依然未能完全脱离世俗生活的影响。 总结: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自我情感抒发,展现了白居易在报恩寺这一清凉之地寻求心灵寄托的过程,既表达了对寺院清幽环境的赞美,也流露出对世俗牵累的无奈及对超脱境界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追求淡泊名利、回归自然本真的心境。
胡学章    2024-03-12 15:36:56

我要提问

推荐学校

查看更多  >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3
相关课程

4
校区数量

学习规划师
新课规划师

教育行业资深规划师

教育行业资深专家,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学员规划最好的学习路径。

向TA提问
相关专题
更新时间: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