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全部分类
首页>资讯>天天问答>相和歌辞·王昭君意思和讲解

相和歌辞·王昭君意思和讲解

张** 2024-03-12 16:46:20 丨 171人阅读

相和歌辞·王昭君(刘长卿) **自矜妖艳色,不顾丹青人。** - 首句“自矜妖艳色”,描述了王昭君对自己的美貌有着自信与自豪,这里的“妖艳”一词形容其姿色出众,具有超乎寻常的魅力。 - “不顾丹青人”则揭示了昭君未曾过于在意画师毛延寿的描绘,传说中正是因为画师未能如实展现她的美貌,导致她被选入宫而不受宠幸。 **那知粉缋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 “那知粉缋能相负”中的“粉缋”指代画像,诗人借此表达昭君未曾料到一幅画像竟会背弃自己,即画像失真使其失去了在宫廷获得恩宠的机会。 - “却使容华翻误身”是说这份美丽的容颜反而因此而成为命运转折的不幸根源,她被迫远嫁匈奴,改变了原本的人生轨迹。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 “上马辞君嫁骄虏”,描写了昭君无奈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单于的情景,其中“骄虏”是对匈奴单于的贬称,体现了当时中原王朝对其蛮夷之性的看法。 - “玉颜对人啼不语”,通过“玉颜”形象地刻画出昭君楚楚动人的容貌,面对离别时只能以泪洗面、无言悲泣的场景。 **北风雁急浮清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 “北风雁急浮清秋”运用意象,借北方强劲的秋风吹过,以及南飞的大雁疾速掠过天空,渲染出昭君出塞时凄凉萧瑟的氛围。 - “万里独见黄河流”则是将黄河作为地理标志,象征着远离故土家园的遥远路途,昭君只能独自面对滚滚黄河水,感叹自身命运的飘零与孤独。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 “纤腰不复汉宫宠”,表达了王昭君离开汉宫后,曾经的宠爱与呵护不再,纤细的腰肢不再属于繁华的宫廷生活。 - “双蛾长向胡天愁”,“双蛾”指的是女子的秀眉,此处用来表现昭君在异域他乡常常满目愁绪,长久地对着胡天思念故乡。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 “琵琶弦中苦调多”,琵琶成为了王昭君抒发内心哀怨的乐器,其演奏的曲调充满了哀伤与悲苦。 - “萧萧羌笛声相和”,与琵琶呼应的是胡地特有的羌笛,它们一同奏出了思乡之情和身处异域的无奈与悲哀。 **可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 最后两句总结全诗,指出王昭君的故事和音乐流传下来,成为乐府诗歌的一部分,“一曲”即指她的故事化为歌曲。 - “能使千秋伤绮罗”寓意王昭君的遭遇引发了后世人们的深深同情与感慨,她的形象长久以来都触动着人们对红颜薄命、家国离散的惋惜和哀叹。 总结: 这首《相和歌辞·王昭君》通过对王昭君悲剧性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唐代诗人刘长卿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和人文关怀。诗人借助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勾勒出王昭君从自矜美丽到因画工失误而远嫁匈奴,再到异域生活的孤独与哀愁,最后强调其事迹引发后世共鸣的历史文化意义。
刘焕玄    2024-03-12 16:46:20

我要提问

推荐学校

查看更多  >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3
相关课程

4
校区数量

学习规划师
新课规划师

教育行业资深规划师

教育行业资深专家,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学员规划最好的学习路径。

向TA提问
相关专题
更新时间: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