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 [切换城市]

 
全部分类
首页>资讯>天天问答>闻砧有感意思和讲解

闻砧有感意思和讲解

杨** 2024-03-13 08:02:41 丨 202人阅读

《闻砧有感》是唐代诗人吕温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城中秋夜的捣衣声,抒发了诗人的家国之思与对贫苦百姓的深深同情。下面逐句解析: 1. **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 - “千门”象征着长安城中众多豪门大户,“俨云端”形象地描述这些宅邸高耸入云,气象森严。同时,这里的“富罗纨”指代富贵人家所拥有的丝织品丰富,暗示京城的繁荣奢华。 2. **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 - 秋天的农历十五月圆之夜,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此起彼伏,充盈在整个长安城内。古人于秋季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成为季节变换和准备冬衣的标志。 3. **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 - “幽人”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或类似他这样心存忧国忧民情怀的人。“感中怀”表示内心深有所感,静静地听着这砧声,不禁泪水涟涟。“汍澜”形容泪水涌流不止的样子,表现了诗人对于砧声背后生活艰辛的深切同情与自身不得志的哀愁。 4. **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 - 诗人表达了一种遗憾和悲愤的情绪,认为那些在富丽堂皇的府邸中忙着捣衣准备华美冬衣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天下还有许多贫困之家忍受着寒冷。这一句反映出社会阶层差异及贫富悬殊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体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高尚情操。 总结:整首诗通过对长安秋夜砧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忧虑,以及对底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切关怀。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戴智伟    2024-03-13 08:02:41

我要提问

推荐学校

查看更多  >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3
相关课程

4
校区数量

学习规划师
新课规划师

教育行业资深规划师

教育行业资深专家,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学员规划最好的学习路径。

向TA提问
相关专题
更新时间: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