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全部分类
首页>资讯>天天问答>菊意思和讲解

菊意思和讲解

邓** 2024-03-13 09:53:18 丨 107人阅读

这首诗《菊》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全诗如下: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逐句解析: 1. **王孙莫把比蓬蒿**: - “王孙”在此处是对贵族子弟或文人士大夫的雅称,暗指那些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 - “莫把比蓬蒿”是告诫这些身份尊贵的人,不要将菊花与蓬蒿一类普通的杂草相提并论。蓬蒿指的是田野间的蓬草和蒿草,它们虽然生长旺盛但被视为平凡之物,而菊花则寓意着高尚品格和文化象征。 2. **九日枝枝近鬓毛**: - “九日”是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古人有在这一天登高、赏菊、佩茱萸的习俗,并且会将菊花插于鬓边以示庆祝和崇敬。 - “枝枝近鬓毛”形象地描绘了重阳佳节时人们佩戴菊花的情景,菊花盛开,朵朵贴近人们的鬓发,既表现了节日气氛,也突出了菊花在这一时节的重要地位。 3. **露湿秋香满池岸**: - “露湿”点明了秋季清晨菊花花瓣上挂着晶莹露珠的景象,富有诗意和视觉美感。 - “秋香满池岸”则是通过“秋香”一词将菊花的芬芳香气弥漫在整个池岸边,以此强调菊花的清逸高洁和浓郁的秋意,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享受。 4. **由来不羡瓦松高**: - “瓦松”是一种常生长于屋檐瓦缝中的植物,虽能高攀至屋顶,但在古代文人眼中因其普通而不受重视。 - “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借菊花表达其自谦而又高洁的品质,菊花即使生长环境平易近人,也不羡慕瓦松能够攀高附势,而是坚守自己的本色,以其内在的清香和坚韧赢得人们的赞美。 总结:郑谷的这首《菊》通过对菊花的形象描绘和象征性比拟,赞美了菊花不慕虚荣、独立高洁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借此寓言表达了作者自己以及那些品行高洁之士不追求世俗高位,甘于淡泊、保持自我操守的人生哲学。
毛剑峰    2024-03-13 09:53:18

我要提问

推荐学校

查看更多  >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6
相关课程

2
校区数量

13
相关课程

4
校区数量

学习规划师
新课规划师

教育行业资深规划师

教育行业资深专家,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学员规划最好的学习路径。

向TA提问
相关专题
更新时间:2024-03-13